心与水液代谢相关《内经》溯源

水处理-水处理设备专业供应商:陕西博泰达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 与您一起分享中国水文化
     心脏的功能与水液代谢的关系
    《灵枢·阴阳系日月》云:“心为阳中之太阳。”心居于上焦,位置属阳,五行主火,起到温煦、推动、运化的作用,所以称为阳中之阳。《灵枢•邪客》云:“心者,五脏六腑之大主也。”心作为五脏六腑的主宰,与其他脏腑共同协调运行,在水液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。
  早在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中就有心阳不足导致水肿的描述,“岁水太过,寒气流行,邪害心火……甚则腹胀胫肿。”君火居上,与相火协调温化寒水。若心阳不足,肾水独寒于下,则水气冲凌而上,侵犯阳位。患者常常感到有寒气上冲心胸,痛苦不已。张仲景设立“以温药和之”的治疗大法,使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,平冲降逆、温阳化水,对心阳虚所致的“奔豚”进行治疗。2心主血脉,推动运行 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有云:“诸血者,皆属于心。”《素问·痿论》亦云:“心主身之血脉。”可见,血液在体内的运行与心的作用密切相关。《灵枢·决气》云:“营气者,泌其津液,注之于脉,化以为血。”《灵枢·营卫生会》又云:“故夺血者无汗,夺汗者无血。”可见津液与血液同出一源,通行脉中,可互相转化。另外,《素问·痹论》云:“心痹者,脉不通,烦则心下鼓,暴上气而喘”。心阳不足,血液运行不利,瘀阻体内,津液输布不畅,血瘀水停,故见心下鼓,水饮停聚于肺,则暴上气而喘。此证类似于现代医学心源性水肿。诚如张仲景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》曰:“血不利则为水”,血病及水的观点逐渐为后世医家所重视。
  现代研究认为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心脏收缩和(或)舒张功能不全的综合症,心阳不足、心气亏虚是发病的关键,也是导致水液代谢障碍的主要原因,治疗常以温补心阳、益气行水作为总原则。研究发现使用强心温补药物可以改善慢性心衰大鼠的心肌形态结构,抑制心肌肥厚,减少心脏重塑和心肌重构,预防和逆转慢性心衰。3神明之府,司人之溺泣涕汗 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》云:“心者,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。”心作为五脏六腑的君主,是神智所居之处。神,即人类外在生命活动的总体现。人体的水液主要通过体液的形式排出体外。《辨证录卷九•小便不通门》云:“人有小便不通,点滴不能出,急闷欲死……以为小肠之热极也,谁知是心火之亢极乎。”由于心火亢盛,邪迫小肠,小肠分清别浊的作用失职,水液不达膀胱,自然不得排泄。正如《丹溪心法·淋》云:“心清则小便自利。”小便的排泄同样由心神主导,机体察觉膀胱满胀,心行君主之令后小便才得以排出。临床神智昏迷的患者往往伴有二便紧闭不通等表现,水液不得出,是神无所主之故。
  《灵枢·口问第二十八》云:“悲哀愁忧则心动,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……故泣涕出焉……泣不止则液竭;液竭则精不灌,精不灌则目无所见矣,故命曰夺精。”指出眼泪的释放需要心神调控,若心神情志剧烈波动,泣涕无度,就会导致津液运行失常,流失亏损,不得充养目眶,这就是夺精病的起因。
  《素问·宣明五气篇》云:“五脏化液,心为汗”。汗液的形成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。《素问·阴阳别论》又有“阳加于阴,谓之汗”的论述。汗液是由津液通过心阳蒸腾温煦而成。当心阳虚衰,无力固摄阴液时汗液自出,汗出过多耗伤心阳,导致神无所养。
 
  心与它脏共同作用影响机体水液代谢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云:“饮入于胃,游溢精气,上输于脾,脾气散精,上归于肺,通调水道,下输膀胱,水精四布,五经并行。”水液代谢是一个严谨周密的循环系统,与肺脾肾关系非常密切,心可以通过影响肺脾肾三脏而作用于水液代谢。1心肺关系:同居膈上,气血相合 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有言:“人一呼脉再动,一吸脉亦再动。”心气为血液运行的根本动力,肺朝百脉,负责血液中清浊物质的交换,血液的正常运行依靠肺气的调节推动。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称作“通调水道”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有“心移寒于肺”的论述。若心阳衰微,不能温养肺金,肺失通调水道,水寒射肺,就会产生咳嗽、气喘、痰鸣、水液泛溢,小便不利等表现。
  现代研究表明,对于心肺气虚型慢性充血性心衰,常用益气活血、化瘀行水法进行治疗,黄芪、人参大补心、肺之气以运水、丹参红花活血化瘀以行血,共奏强心通脉之功。对于改善患者咳喘痰鸣、水肿等方面优于单纯西药治疗。2心脾关系:奉心化赤,输布生成 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篇》载:“心生血,血生脾”,心生脾的关系是通过津血生成来联系的。血由“中焦受气取汁,变化而赤”(《灵枢·决气》)形成。清代医家张志聪注云:“血乃中焦之汁,流溢于中以为精,奉心化赤而为血”。心阳旺盛,脾阳得助,运化有力,脾气散精,水谷得行,血液生化有源,周行全身,灌注脾土。反之,若心阳不振,则脾胃功能减弱,水液不运则生成痰饮水湿停留体内,闭阻心阳,形成一种恶性循环。近代名医张锡纯《医学衷中参西录·治阳虚方》有云:“君火发于心中,为阳中之火……此火一衰,脾胃消化之力顿减。”
  在对于心阳虚引起的水液代谢疾病的治疗,张仲景《伤寒论》第112条云:“伤寒脉浮,以火迫劫之,亡阳必惊狂,卧起不安者,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”,治疗心阳虚水运不利、痰蒙心神。第117条云:“烧针令其汗……必发奔豚。气从少腹上冲心者……与桂枝加桂汤,更加桂二两也”,治疗心阳虚导致的奔豚病。两方君药同为桂枝,以温补心阳,与健脾补气之药协同,共奏温化痰水之功。3心肾关系:水火共济,化气行水 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有言:“火得水而灭”,火性炎上,必须有水的凉润作用制约。所以《素问·五脏生成论》云:“心…其主肾也。”张志聪注曰:“心主火,而制于肾水,是肾乃心脏生化之主”。心火下降,使肾水不寒;肾水济心,使心阳不亢。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有言:“相火之下,水气承之;君火之下,阴精承之”,就是对于水火既济、心肾相交关系的论述。
  若心肾不交,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有云:“肾病者……虚则胸中痛”,心阳不振,肾水独寒,气化失常,水液代谢不利,寒水上冲,复攻心阳,水气凌心。《内经》中虽然未明确提出心水的名称,但多次出现“心胀”“水在心”“烦心”“短气”等类似的描述。《金匮要略·水气病脉证并治》首先明确了心水病的名称:“心水者,其身重而少气,不得卧,烦而躁,其人阴肿。”《备急千金要方·心脏脉论》:“凡心病之状,胸内痛,胁支满;两胁下痛……心水者,其人身体肿而少气,不得卧,烦而躁,其阴大肿。”心肾阳虚,不能温煦推动气化,气停则水停,寒水内停外溢,故而阴部大肿。综上所述,心与水液代谢的关系在《内经》中已可见端倪,二者关系密切,此观点也在后世医家著作和中医临床中得到了体现和应用。然而现行的多本教材中,水液代谢相关脏器多提及肺、脾、肾、肝、三焦,忽视了心脏所起的重要作用。通过对心与水液代谢关系的溯源,希望对深入认识和探讨二者关系、在临床诊疗中重视心在水液代谢病证中的作用、避免漏诊和误诊有所裨益;在此抛砖引玉,以期为水液代谢病证提供中医特色精准治疗提供理论支撑。

欢迎关注:http://www.botaida.com 点击进入直接了解,我公司为大家提供安全饮水净化设备

如需要产品及技术服务,请拨打服务热线:13659219533
选择陕西博泰达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,你永远值得信赖的产品!
了解更多,请点击www.botaida.com

水液代谢 水与人体代谢的关系 心肾不交 素问 内经 金匮要略 千金要方